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教材
《中药学》七版
第五章 配 伍
下载:《中药学》七版.txt
本书全文检索:
       配伍的概念: 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
       配伍的意义: 从中药的发展史来看,在医药萌芽时代治疗疾病一般都是采用单味药物的形式,后来由于药物品种日趋增多,对药性特点不断明确,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化,由于疾病可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虚实互见,或寒热错杂的复杂病情,因而用药也就由简到繁出现了多种药物配合应用的方法,并逐步积累了配伍用药的规律,从而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因此,掌握中药配伍规律对指导临床用药意义重大。
       配伍的内容: 药物配合应用,相互之间必然产生一定的作用,有的可以增进原有的疗效,有的可以相互抵消或削弱原有的功效,有的可以降低或消除毒副作用,也有的合用可以产生毒副作用。因此,《神农本草经·序例》将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归纳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总论简介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第二章 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简介
   第一节 产 地
   第二节 采 集
第三章 中 药 的 炮 制
   简介
   第一节 炮 制 的 目 的
   第二节 炮 制 的 方 法
第四章 中 药 的 性 能
   简介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 降 浮 沉
   第四节 归 经
   第五节 毒 性
第五章 配 伍
第六章 用 药 禁 忌
第七章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一节 剂 量
   第二节 中药的用法
附篇一 中药的命名和分类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分类
附篇二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疗效关系
   简介
   第一节 研究中药化学的目的
   第二节 中药化学成分与疗效的关系
附篇三 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八章 解 表 药
   简介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第九章 清 热 药
   简介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第十章 泻 下 药
   简介
   第一节 攻下药
   第二节 润下药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第十一章 袪风湿药
   简介
   第一节 袪风寒湿药
   第二节 袪风湿热药
   第三节 袪风湿强筋骨药
第十二章 化湿药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简介
   第一节 利水消肿药
   第二节 利尿通淋药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第十四章 温里药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第十六章 消食药
第十七章 驱虫药
第十八章 止血药
   简介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简介
   第一节 活血止痛药
   第二节 活血调经药
   第三节 活血疗伤药
   第四节 破血消癥药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简介
   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
   第二节 清化热痰药
   第三节 止咳平喘药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简介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息风药
   简介
   第一节 平抑肝阳药
   第二节 息风止痉药
第二十三章 开 窍 药
第二十四章 补虚药
   简介
   第一节 补气药
   第二节 补 阳 药
   第三节 补 血 药
   第四节 补阴药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简介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第二十七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篇 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
附录一 药名笔画索引
附录二 药名拼音索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