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伤寒类书活人总括
卷之四伤寒证治(二)   奔豚动气
宋 · 杨士瀛
下载:伤寒类书活人总括.txt
本书全文检索:
       奔豚动气数般方,左右高低细揣量。
       去术理中并用桂,不堪汗下例中详。
       动气者,脏气不调,筑触而动,随脏所主,而形见于脐之左右上下也。大抵真气内虚,水结不散,气与之搏,即发奔豚,以其走痛冲突,如豚之奔,虽有发表攻里之证,汗之、下之并不可也。然而不言当脐动气者,何耶?盖胃为中州,以主津液,妄施汗下,必先动脾,是以不言而喻也。举此动气,非问证何以知之?然则调理伤寒,贵乎纤悉问证动气诸药,详见不可汗、不可下条例中。
       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者,桂枝汤;若不上冲,不可与也。若从小腹上冲于心,桂枝加桂汤。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甘大枣汤。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卷之一活人证治赋
   一、论风、寒、暑、湿、温、热诸种脉证治法
   二、论阴阳虚盛、表汗里下及表里余证
   三、论随变随应,不可拘以日数及荣卫府脏受病浅深
   四、论一证之中有表有里
   五、论病在三阴当温,病在胸膈可吐,及合病并病治法,误汗、误下、失汗、失下诸变证
   六、论审证投药不可轻用
   七、论脉证顺逆及诸恶证不治
   八、论变例法当通变
卷之二伤寒总括
   调理伤寒统论
   阴阳虚盛、用药寒温辩义
   表里虚实辩义
   六经用药格法
卷之三伤寒证治(一)
   表里汗下二证
   三阳三阴脉
   三阳外证
   三阴外证
   汗、下、温正法
   变汗法
   变下法
   变温法
   伤寒伤风脉证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脉证
   三阳合病
   太阳阳明并病
   春温夏热
   风温湿温
   风湿中湿
   温毒中暑
   痓病温疟疫疠
   痰证、伤食类伤寒
   虚烦、脚气类伤寒
卷之四伤寒证治(二)
   发热
   潮热
   寒热
   寒热似疟
   热多寒少
   汗后寒热
   下后有热
   恶风
   恶寒
   背恶寒
   四逆
   
   头痛
   项强
   咽痛
   身痛
   腹痛胀
   奔豚动气
   腹满
   胸胁满
   胁疼
   自汗
   无汗
   头汗出
   手足汗
   不得汗
   不可汗
   不可下
卷之五伤寒证治(三)
   懊憹
   
   结胸
   气短
   
   咳嗽
   咳逆
   干呕
   呕吐
   吐血
   衄血
   脓血
   发黄
   发斑
   舌白胎
   口燥咽干
   烦躁
   
   漱水不咽
   可与水
   小便自利
   遗溺
   小便难
   大便下利
   霍乱
   失音
卷之六伤寒证治(四)
   怫郁
   冒眩
   心动悸
   发狂
   直视
   讝语
   揺头
   战栗
   瘈疭
   筋惕身瞤
   不仁
   不得眠
   多眠
   瘥后昏沉
   饮酒复
   寻衣摸空
   百合
   脏结
   两感
   蛔厥狐惑
   阴阳易、阴阳交
   阴毒阳毒
   阳证似阴、阴证似阳
   阴盛隔阳
卷之七伤寒证治(五)
   小柴胡汤加减法
   伤寒诸笃证
   伤寒别名
   伤寒戒忌
   药有寒温相济
   据脉
   警省
   药方
   产妇伤寒
   小儿伤寒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