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治温阐要
治温阐要   湿温
清 · 汝锡畴
下载:治温阐要.txt
本书全文检索:
       湿温,暑湿病也。仲景曰:湿温之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朱肱曰:湿温者,两胫逆冷,胸腹满,多汗,头痛,妄言,其人常伤于湿,因而中暑;暑湿相搏,则发湿温。切忌发汗;汗之,名曰重暍,白虎加苍术汤。吴氏曰:湿之一症,变症多端,大法不外乎寒热二者而已。盖寒湿之邪每伤形,治多辛热。故《金匮》中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细者,名曰湿痹,其症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若风寒在表,脉浮,恶风,身重疼痛,当以麻黄、白术、桂枝、杏仁、薏苡、附子等发其汗为宜矣。【麻黄得白术,不至多汗,并可以行,表里之湿。】 若风湿在表,脉浮,身重,法当汗解。若其人汗自出而恶风者,属表虚,不得用麻黄达外,防己黄苗汤主之防己、白术、姜、黄苗、炙草、枣。以防己内达,芪、术、甘草正使卫阳复振而驱湿下行。又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邪在表,不呕不渴里无热,脉浮虚而涩卫阳虚,桂枝附子汤主之桂枝、 炙草、附子、姜、枣。【若兼渴,不宜用也。按:身痛,内伤外感皆有之。如太阳症,风寒入于肌肤,血脉滞而不和则痛,麻黄汤、香苏散。身痛如被杖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