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治温阐要
治温阐要   痉痓厥辨
清 · 汝锡畴
下载:治温阐要.txt
本书全文检索:
       痉痓,风寒湿燥火所酿而成。《内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又曰: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又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大筋受热,则拘挛而强直;小筋受湿,则痿弛而无力。原其所因,则痉病多由湿热内淫,更感风燥敛束筋脉,郁遏肌肤,致邪不得外泄,久则热甚生风,阴液内耗而筋脉失养,或短或弛,在所必致矣。此湿郁化风之症,非湿流关节之比。徐忠可曰:痉痓之湿,由汗、下血液枯燥,寒搏为病也。故产后血虚多汗而致之;太阳病,汗太多则致之;风病,原有汗、下之而耗其内液则致之;疮家,发汗则致之。唯伤寒太阳病发热无汗恶寒者【脉必弦紧】,名曰刚痉,葛根汤主之葛根、麻黄、桂枝、生姜、芍药、甘草、大枣。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者脉反沉迟,名曰柔痉,桂枝汤加瓜蒌主之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瓜蒌。处此二汤,以治外感,一则风寒两解,一则挟湿化燥,故以瓜蒌润燥清热,加 于桂枝汤中,彻热荣筋,风邪自解。【海藏治风、柔二痓,用神术、白术二方。神术散:苍术、 防风、炙草、姜、葱、羌活。除苍术,加白术,去葱,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