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温病诠真
温病诠真   温病脉证并治
民国 · 刘世祯(昆湘)、刘瑞瀜(仲迈)
下载:温病诠真.txt
本书全文检索:
       六气中人,各有法度,六气合化,病变无常。或先伤于寒,更中于风;或先蓄于湿,更病于热。二气可以并病,三气可以杂合。中有先后,时有变感,脏腑经络病各异舍,三焦表里中各异所,或腑热而脏寒,或上燥而下湿,或表虚而里实,或经满而络虚。病由体异,推之莫穷,此皆六气正病也。正病之外,厥有伏气。伏气者,谓伏四时之令气也。四时之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气中而蓄,过时发病,病之未发,不得先见。气伏于内,故曰:伏气,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为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病疟;秋伤于湿,冬则 咳嗽。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过时乃病,皆为气伏。其他或伤于食,为冷为热,膏粱之变,留连岁月,病之未发,其气亦伏。病因相似,皆伏气之类也。惟伏气专属,厥为温病。温病之发,春秋为常,冬温为变。又有先后,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四时之气,春气温和,病人则浅。夏为飧泄,非尽伏气然也。伏气所在,不在经脉,不在脏腑,经脉脏腑中而即病,留连痼疾,各有病形,非同伏气。伏气所在,蓄于所合,筋骨肌肉乃得潜藏。气动无形,血流有质脉法“血流不行”语本此。伏气之病,虽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自序
温病诠真
   温病脉证并治
   温病方
   疫论
   温疫
   寒疫
   温寒杂合之疫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