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增订通俗伤寒论
第四编 调理诸法   第十二章 瘥后调理法
近代 · 何廉臣
下载:增订通俗伤寒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第一节 药物调理法
       伤寒温热,大邪退后,余热未尽,元气已虚,胃虚少纳,脾弱不运,稍动则复,若调理失当,不知禁忌,随时可以转复。若非药物调理合宜,瘥后遗症,何能辄除,爰举其要,胪列二十四则于后。
       一、瘥后浮肿。伤寒瘥后,脾虚不能制水,水溢于皮肤络脉间,肢体浮肿者,须实脾利水,宜焦冬术、茯苓皮、米仁、杜赤豆、扁豆、山药、木瓜、车前子、泽泻之属治之,或以糯米、米仁煮粥食最妙。有因食滞中宫者,乃病后脾胃大虚,不能消谷也。病者胃中犹燥,偏欲多食,食停心下脐上,则水不得上输于肺,肺亦不能通水道于膀胱,故溢于肢体而为肿,其症以心下脐上有硬处,按之则痛为异,小便或利或不利,当用平胃散,加枳实、山楂、麦芽、莱菔子、六神曲为主。硬处消则肿自愈,或加苓、泽,兼利水亦可,亦有气复未归者,热病大伤阴气之后,由阴精损及阳气,愈后阳气暴复,阴尚亏歉之至,切忌消利,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