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重订通俗伤寒论
序   后序
清 · 俞根初
下载:重订通俗伤寒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前哲徐洄溪曰: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故仲景之书有二。《伤寒论》治时病之法也。《金匮要略》治杂症之法也,而《金匮》之方,则又半从《伤寒论》中来,则伤寒乃病中之第一症,而学医者之第一功夫也。俞东扶曰:伤寒为大病。治法为最繁,必熟读仲景书。再遍读后贤诸书。临症方有把握。仲景书为叔和编次,或有差误,而聊摄注解。殊觉稳当。续注者。张卿子王三阳唐不岩沈亮宸张兼善张隐 林北海诸人。总不越其范围。程扶生《经注》尤为明白易晓。然亦不敢直指原文之错误。自方程喻三家。各以已意布置,而仲景原文。从此遂无定局。至柯氏来苏集始放胆删改,而以方名编次。又是一局。徐灵胎《伤寒类方》实宗其式。然予细绎柯氏删改处。万不及《医宗金 伤寒论》之精当。先刊仲景原文。另立正误存疑二篇。应改者注小字于旁。可删者摘诸条于后。是非判然。智愚皆晓。他如江西舒诏《伤寒集注》大半斥为伪撰。并取数方。痛加诋毁。别拟方以换之。以视汪琥将阴阳二候。分为二编。各补后贤之方。其意均欲使初学人不泥古方以害人,而汪犹拘谨。舒则放纵矣!惟吴绶蕴要节 《六书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前序
   后序
第一章·伤寒要义
   简介
   第一节‧六经形层
   第二节‧六经病理(新增)
   第三节‧六经病证
   第四节‧六经脉象
   第五节‧六经舌苔
   第六节‧六经治法
   第七节‧六经用药法
   第八节‧六淫病用药法
   第九节‧用药配制法
   第十节‧六经总诀
第二章·六经方药
   简介
   第一节‧发汗剂
   第二节‧和解剂
   第三节‧攻下剂
   第四节‧温热剂
   第五节‧清凉剂
   第六节‧滋补剂
第三章·表里寒热
   简介
   第一节‧表寒证
   第二节‧里寒证
   第三节‧表里皆寒证
   第四节‧表热证
   第五节‧里热证
   第六节‧表里皆热证
   第七节‧表寒里热证
   第八节‧表热里寒证
   第九节‧里真热而表假寒
   第十节‧里真寒而表假热
第四章·气血虚实
   简介
   第一节‧气虚证
   第二节‧气实证
   第三节‧血虚症
   第四节‧血实证
   第五节‧气血皆虚证
   第六节‧气血皆实证
   第七节‧气虚血实证
   第八节‧气实血虚证
   第九节‧气真虚而血假实证
   第十节‧血真实而气假虚证
第五章·伤寒诊法
   简介
   第一节‧观两目法
   第二节‧看口齿法
   第三节‧看舌苔法
   第四节‧按胸腹
   第五节‧问口渴否
   第六节‧询二便
   第七节‧查旧方
   第八节‧察新久
第六章·伤寒脉舌
   简介
   第一节‧诊法
   第二节‧崔真人四言脉诀
   第三节‧脉理新解 (新增)
   第四节‧观舌形
   第五节‧察舌色
   第六节‧辨舌质
   第七节‧心法提要
   第八节‧察舌辨症歌
第七章·伤寒本证
   简介
   第一节‧小伤寒
   第二节‧大伤寒
   第三节‧两感伤寒
   第四节‧伏气伤寒
   第五节‧阴证伤寒
第八章·伤寒兼证
   简介
   第一节‧伤寒兼风
   第二节‧伤寒兼湿(一名寒湿)
   第三节‧伤寒兼痧
   第四节‧伤寒兼疟
   第五节‧伤寒兼疫
   第六节‧风温伤寒
   第七节‧风湿伤寒
   第八节‧湿温伤寒
   第九节‧春温伤寒
   第十节‧热证伤寒
   第十一节‧暑湿伤寒
   第十二节‧伏暑伤寒
   第十三节‧秋燥伤寒
   第十四节‧冬温伤寒
   第十五节‧大头伤寒
   第十六节‧黄耳伤寒
   第十七节‧赤膈伤寒
   第十八节‧发伤寒
   第十九节‧发狂伤寒
   第二十节‧漏底伤寒
   第二十一节‧脱脚伤寒
第九章·伤寒夹证
   简介
   第一节‧夹食伤寒
   第二节‧夹痰伤寒
   第三节‧夹饮伤寒
   第四节‧夹血伤寒
   第五节‧夹阴伤寒
   第六节‧夹哮伤寒
   第七节‧夹痞伤寒
   第八节‧夹痛伤寒
   第九节‧夹胀伤寒
   第十节‧夹泻伤寒
   第十一节‧夹痢伤寒
   第十二节‧夹疝伤寒
   第十三节‧夹痨伤寒
   第十四节‧临经伤寒
   第十五节‧妊娠伤寒
   第十六节‧产后伤寒
第十章·伤寒坏证
   第一节‧伤寒转痉
   第二节‧伤寒转厥
   第三节‧伤寒转闭
   第四节‧伤寒转脱
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第一节‧伤寒劳复
   第二节‧伤寒食复
   第三节‧伤寒房复
   第四节‧伤寒感复
   第五节‧伤寒怒复
第十二章·调理诸法
   第一节‧病中调护法 (新增)
   第二节‧瘥后药物调理法
   第三节‧食物调理法
   第四节‧气候调理法
   第五节‧起居调理法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