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肾伤寒)
【因】朱奉议云。伏气之病。谓非时有暴寒中人。伏气于足少阴经。始不觉病。旬月乃发,此病古方谓之肾伤寒。就余所验。多由于其人好色。色欲伤肾。肾经先虚。故偶感暴寒之气。得以伏匿于其经。古称肾伤寒者以此。但其病有一。二因肾主水。水性寒。伏气从阴化者多。故病多阳虚伏阴。一因两肾之间有命门。其中虽藏阴精,而却含真火。火性热。伏气从阳化者多。故病多阴中伏阳。
【证】伏阴者身虽大热。反欲得衣。面赤戴阳。足冷蜷卧。先咽痛。继即下利。甚则肢厥自汗。烦躁不得眠。舌苔虽黑。却浮胖而滋润不枯。伏阳者身虽大寒。反不欲近衣。胸满恶心。头痛脊疼。指末虽冷,而内热烦躁。舌苔绛底浮白。甚或嫩红胖大。
【脉】浮取洪大而数。略按则软而无力。重按即空大而散,此热在皮肤。寒在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