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辨舌指南
卷二 第二编 观舌总纲   第十三章 辨舌之津液
近代 · 曹炳章
下载:辨舌指南.txt
本书全文检索:
       夫肾主津液,内溉脏腑,经系舌本,外应病症。故察津液之润燥,可知胃气之盛衰;察律液之滑涩,可知病气之寒热。其他如腐腻,可辨津液与湿浊糙黏,可辨秽浊与痰涎。此四者为察津液之要纲,兹别列如下。
       第一节 润燥
       滋润者其常,燥涩者其变。润泽为津液未伤,燥涩为津液已耗。湿证舌润,热证舌燥,此理之常也。舌色红润属表、属阴、属寒、属虚。舌燥有苔属里、属阳、属热、属实。无论润燥,大抵有苔垢者,湿病为多;无苔垢者,热病为多。然亦有湿邪传入血分,气不化津而反燥者,如热症传入血分而舌反润,亦有误用燥药,津液被劫,逼迫而上,胃阴不能下济,舌反润者。何报之云:凡脾胃有痰饮水血,则舌多不露燥象,不可误认为寒也。凡舌苔不燥,自觉闷极者,为脾湿盛也。张石顽云:脾胃有痰饮水血者,舌多不燥,不可因其不燥而延缓时日致误也。若阴虚夹食,亦黄而不燥,总宜即下,但下法微有分别耳。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周序
绪言
卷一 第一编 辨舌总论
   第一章 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
   第二章 辨舌之味觉神经之机能
   第三章 辨舌审内脏经脉之气化
   第四章 辨舌察脏腑之病理
   第五章 辨舌明体质禀赋之鉴别
   第六章 辨舌质生苔之原理
   第七章 辨舌苔有根无根之鉴别
   第八章 辨舌苔察时温与伏热
卷二 第二编 观舌总纲
   第九章 观舌之心法
   第十章 辨舌之形容
   第十一章 辨舌之质本
   第十二章 辨舌之神气
   第十三章 辨舌之津液
   第十四章 辨舌之苔垢
   第十五章 辨舌之颜色
卷三 第三编 辨舌证治
   第十六章 仲景察舌辨证法
   第十七章 胡玉海察舌辨证法
   第十八章 吴坤安察舌辨证歌
   第十九章 察舌辨证之鉴别
   第二十章 舌病证治之鉴别
   第二十一章 辨舌病之治疗法
卷四 第四编 辨舌各论
   第二十二章 白苔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三章 黄苔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四章 黑苔类诊断鉴别法
卷五
   第二十五章 灰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六章 红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七章 紫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八章 霉酱色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九章 蓝色舌类诊断鉴别法
卷六 第五编 杂论方案
   第三十章 辨舌杂论补遗
   第三十一章 察舌辨证之医案
   第三十二章 辨舌证治要方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