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辨舌指南
卷三 第三编 辨舌证治   第二十章 舌病证治之鉴别
近代 · 曹炳章
下载:辨舌指南.txt
本书全文检索:
       《千金方》云:舌重十两,长七寸,广两寸半,善用机衡能调五味。《遵经》云:手少阴通舌本,足少阴挟舌本,足厥阴络舌本,足太阴连舌本散舌下。舌本在下,舌尖在上,舌中为内,舌边为外。左病应左,右病应右。舌膜由三焦腠理直达胃肠,舌本由经络直通心脾肾。故凡舌之偶生疾患,如肿、疮、疔、痈、重、木、疔、菌、黄、衄,及二强、暗、瘲、痹、麻、啮、短等病,皆由脏腑凤毒邪热搏于血气,随其虚实发现于舌著而生病。犹当分其舌之体质病与舌之功用病为二种。如心脾热壅为肿舌;舌根粗大木闷而硬为木舌;舌根肿胀为重舌;风湿相搏则舌生疮,或为痈;脾热则生黄;心火上炎则生疔,或生菌;肝壅则出血,为舌衄;惟舌断由于外伤,非发自内也,此皆舌之体质病也。余如心之本脉繫于舌根,脾之络脉繫于舌旁,故主舌强、舌纵;肝脉循阴器,络舌本,故为舌痹、舌麻、舌短;七情气郁,则舌不能言为舌喑;少阴厥气逆上为啮舌。此皆舌之功用病也。兹条举两类于后。
       (甲)舌之体质病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简介
周序
绪言
卷一 第一编 辨舌总论
   第一章 辨舌之生理解剖及功用
   第二章 辨舌之味觉神经之机能
   第三章 辨舌审内脏经脉之气化
   第四章 辨舌察脏腑之病理
   第五章 辨舌明体质禀赋之鉴别
   第六章 辨舌质生苔之原理
   第七章 辨舌苔有根无根之鉴别
   第八章 辨舌苔察时温与伏热
卷二 第二编 观舌总纲
   第九章 观舌之心法
   第十章 辨舌之形容
   第十一章 辨舌之质本
   第十二章 辨舌之神气
   第十三章 辨舌之津液
   第十四章 辨舌之苔垢
   第十五章 辨舌之颜色
卷三 第三编 辨舌证治
   第十六章 仲景察舌辨证法
   第十七章 胡玉海察舌辨证法
   第十八章 吴坤安察舌辨证歌
   第十九章 察舌辨证之鉴别
   第二十章 舌病证治之鉴别
   第二十一章 辨舌病之治疗法
卷四 第四编 辨舌各论
   第二十二章 白苔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三章 黄苔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四章 黑苔类诊断鉴别法
卷五
   第二十五章 灰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六章 红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七章 紫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八章 霉酱色舌类诊断鉴别法
   第二十九章 蓝色舌类诊断鉴别法
卷六 第五编 杂论方案
   第三十章 辨舌杂论补遗
   第三十一章 察舌辨证之医案
   第三十二章 辨舌证治要方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