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名老中医郭子光临床经验
医论医话   一、“毒”的内涵与解毒的多途径
现代 · 郭子光
下载:名老中医郭子光临床经验.txt
本书全文检索:
       “毒”作为病因概念,早在《内经》中就有叙述,如《素问·刺法论》有“避其毒气”之云;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有“阴毒”、“阳毒”为病之论。晋·王叔和《伤寒例》阐述了“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的机理。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更有“伤寒毒”、“温病毒”、“时气毒”、“热病毒”、“蛊毒”、“注毒”,以及各种虫、酒、食物、药物中毒的记载。唐·王焘《外台秘要》搜集了许多毒气为病和解毒之方。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发挥了《伤寒例》的寒毒说,认为当严寒之时感受寒毒,寒毒与营卫相混,即时成病名曰伤寒,“其不即时成病,则寒毒藏于肌肤之间……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也;因夏暑气而变,名曰热病也;因八节虚风而变,名曰中风也……”。还认为,“假令素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候,或变阴毒也;素有热者,多变阳盛阴虚之候,或变阳毒也。”强调一切外感病的共同病因是“毒”,并说明“毒”有阴阳寒热的不同属性,所以临床表现也有伤寒、中风、温热、暑湿等不同证候,其治疗则首重解毒之法。此后,宋之刘河间、张从正,清之吴有性、戴天章等,治疗外感疾病无不以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