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身热发于阳,恶寒不热阴气伤,阳脉浮数宜解表,桂枝桂越及青黄,桂枝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青龙汤、麻黄汤。发于阴者脉沉细,温里四逆四逆汤。理中汤。
发热见寒身微恶,柴胡桂枝病必愈,柴胡桂枝汤。汗后恶寒此虚证,药应芍药甘草附。芍药甘草附子汤。汗下恶寒心下痞,解表为先攻痞次,解表莫若桂枝汤,攻痞二黄泻心贵。大黄黄连泻心汤。
阳明诸病下之称,惟有恶寒在经病,其病盖与太阳合,此宜发汗属表证。
吐下之后八日许,其病未解寒犹恶,此为表里俱有热,随证无如投白虎。
太阳恶寒肌体热,汗出不呕心下结,良由医者下之早,附子泻心不虚设。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