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金匮要略注
卷之三   痰饮咳嗽病脉证第十二
清 · 张志聪
下载:金匮要略注.txt
本书全文检索: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夫脾胃属土而居中,肺属金天而居上;地气升而为云,天气降而为雨。又曰:胃者,水谷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血气者,经隧也。故曰:水入于经,而血乃成,血液、汗、溺,靡不由入胃之饮所出,少有濡滞,则为饮矣。至于荣卫气血,亦靡不由入胃水谷之精所资生。是以饮留而为痰,则其人素盛者,今渐瘦矣。水津不布,留结成痰,络脉腠理皆为壅滞,入胃之饮,不能四布于五经,惟下走肠间,故沥沥有声,谓之痰饮也。夫内膈上连于胸,下连于胁。饮入于胃,从胃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