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四明心法
四明心法下   膈证
清 · 高斗魁
下载:四明心法.txt
本书全文检索:
       膈证之病形何如?曰:膈之为病,一阳明尽之矣。丹溪以噎膈反胃之病,谓得之六淫七情,遂有火热炎上之化,多升少降,津液不布,血液衰耗,胃脘干枯。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人亦不多,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相近,食虽可入,难尽入胃,人即吐出,名之曰膈。饮食之际,气忽阻塞,日噎。心下隔拒,或食到膈间不得下,日膈。良久复出者翻胃,丹溪合而为一,固为未尽。《医贯》竟以噎膈为上腉干槁不纳食,而以呕吐归之翻胃,则亦不尽其理。东庄云:噎膈亦有食入而吐者,但不同于翻胃之每食必出。翻胃止吐原物,有食必尽,噎膈则或食或痰或白沫酸水,或多或少,或初病不吐,而久之屡作,或吐糟粕,非痰非食非血,若酱汁然者。此上脱下胱枯槁,皆噎膈也。总缘下腕与厥阴少阳相逼。七情用事,肝胆先病,病则郁而生热,热则其气熏蒸于胃,久之胃中阴血亦干,而渐至糟粕不能受,气化之推移,积叠于胃底,于是胃中之气,上逆而为火。中脘为火所盘踞,竟不思谷矣。其津液不能下行,则小肠下之阑门,亦致枯槁。小肠手太阳也,闭则生火,愈干则愈热,愈热则愈干,亦不能司其泌别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四明心法上
   诊法
   脉义
   二十五方
   二十五方图解
   二十五方主症
四明心法中
   方论
   药论
四明心法下
   中风
   伤寒
   疟疾
   痢疾
   鼓证
   膈证
   吞酸
   眩晕
   咳嗽
   怔忡
   血证
   弱证
   消证
   霍乱
   胃脘痛
   胎前
   产后
   带下
   淋证
   痘疮
   痧症
   吐泻
   惊证
   疳证
   痫症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