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四明心法
四明心法下   伤寒
清 · 高斗魁
下载:四明心法.txt
本书全文检索:
       伤寒之病形何如?曰:伤寒初感,入于皮毛,玄府壅塞,气不得舒,无所发泄,故脏腑之气,亦怫郁而生热也。其所为传里者,肌肉不能传也。肌肉之中,有所为络筋、.经筋,皆内达脏腑。脏腑之气血,由此而渗润于肌肉,是即井、荥、俞、经、原、合之筋脉也。故邪气由皮毛而肌肉,由肌肉而经络,而传入脏腑,经络脏腑相传序次,具见诊法中。是为表传里也。又《素问》中循经传者,缘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以其相并而行,故传亦易而循次也。其有越经传者,是井、荥、俞、经、原、合互相交错之处,值一经虚者,邪乘之而迁也。《素问》
       所言者常也,越经者变也。至于由经络而脏腑,如阳明病目痛,恶寒,身热,鼻干,不得眠,此阳明胃经病也,伤寒书所谓阳明表证也。已后潮热,自汗,儋语,发渴,痞满,燥实,大便坚硬者,邪毒传入胃中,胃必大热,津液悉燥,胃阴枯而少润泽之态,此书中所谓正阳明腑病也。举此而三阳可类推矣。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四明心法上
   诊法
   脉义
   二十五方
   二十五方图解
   二十五方主症
四明心法中
   方论
   药论
四明心法下
   中风
   伤寒
   疟疾
   痢疾
   鼓证
   膈证
   吞酸
   眩晕
   咳嗽
   怔忡
   血证
   弱证
   消证
   霍乱
   胃脘痛
   胎前
   产后
   带下
   淋证
   痘疮
   痧症
   吐泻
   惊证
   疳证
   痫症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