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四明心法
四明心法下   血证
清 · 高斗魁
下载:四明心法.txt
本书全文检索:
       《绛雪丹书》一卷,论详而法备,的是血证准绳,须细体之。
       吐血,世皆知火证,便以寒凉温润之剂投之。土死金衰,木势转炽,病反剧矣。除是瘀血抑蓄,折土而奔注,与伤寒变热,迫窍而出者,余俱当以大剂参芪回其气,气回则血循经络矣。待稍定,即以重料六味、左归等饮,于水中养木,亦须加人参使气自阴生也。天地之理,阳统乎阴,血随乎气,故治血必先理气,血脱必先益气。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无形自能生有形也。特不可施于伤寒与蓄血者耳。
       瘀血而吐,必先胸痛。血色必紫或黑而成块,脉必涩滞。四物汤加大黄须醋制、桃仁、丹皮、香附以行之,后用六君子汤加当归以调之。紫黑尽,血鲜红者见,即当用此。伤寒必骤涌出,然伤寒大抵从鼻来者多,来而即住者,不药可望愈,一来不止者不治。此即红汗是也,红汗至而热解,纽是妙事。如超而不解,病转深矣。蚓而不止,病愈危矣。其余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四明心法上
   诊法
   脉义
   二十五方
   二十五方图解
   二十五方主症
四明心法中
   方论
   药论
四明心法下
   中风
   伤寒
   疟疾
   痢疾
   鼓证
   膈证
   吞酸
   眩晕
   咳嗽
   怔忡
   血证
   弱证
   消证
   霍乱
   胃脘痛
   胎前
   产后
   带下
   淋证
   痘疮
   痧症
   吐泻
   惊证
   疳证
   痫症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