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内经诠释
内经诠释   太阴阳明论
清 · 徐灵胎
下载:内经诠释.txt
本书全文检索:
       阳者,天气也,主外;阳应天气,而卫于外。阴者,地气也,主内;阴应地气,而营于内。故阳道实,阳气有余。阴道虚。阴气不足。阴道实,阴气有余。阳道虚阳气不足。喉主天气,喉受无形之天气。咽主地气;咽纳有形之地气。故阳受风气,风为阳邪,故阳受之。阴受湿气。湿为阴邪,故阴受之。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足之三阴,从足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手之三阴,从脏走手。阳气从手上行至头,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而下行至足足之三阳,从头走足。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阳病则由上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阴病则自下而上。伤于风者,风为阳邪。上先受之;风从上受。伤于湿者,湿为阴邪。下先受之。湿从下受。
       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胃阳敷放四末,而不得自至其经。必因于脾,脾气敷化四达。乃得禀也,四肢因脾元敷布,而禀气于胃。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脾不健运,则胃亦不化,而津液不行。四肢不得禀水谷气,谷气不至于四肢。气日以衰气血日衰。脉道不利,脉之隧道,不能通利。筋骨肌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