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文献的录音仅限于答疑,其他内容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此篇文献最后有“得之气厥”句,因以“气厥论”名篇。篇中所论者,本为“五脏六腑寒热相移”的问题,何以谓“得之气厥”呢?高士宗解释说:“五脏六腑,主十二经脉,一气营运,环转不息,脏腑不和则气厥,气厥则寒热相移。”(《黄帝素问直解》)“厥”即“逆而不顺”之意。全篇可分作三节。
第一节 五脏寒气相移
【原文】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岐伯曰:肾移寒于肝,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