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未收集到录音资料,据《黄帝内经章句索引》整理)
篇解: 本篇之前既有《阴阳应象大论》,又有《阴阳离合论》,兹所论者非同前 两篇,而别具一义,是名《阴阳别论》,颇与《五脏别论》《经脉别论》之义同。全 篇可分作三节。
第一节 脉象之阴阳
【原文】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 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 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 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 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 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 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