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温热类编
卷四湿病   湿泻
清 · 凌德
下载:温热类编.txt
本书全文检索:
       李士材曰:《内经》之论,泄泻或言风,或言湿,或言热,或言寒,此名四气皆能为泄也。又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此名脾虚下陷之泄也,统而论之,脾土强者自能胜湿,无湿则不泄,故曰:湿多成五泄。若土虚不能制湿,则风寒与热,皆得干之而为病,治法有九:
       一曰淡渗。使湿从小便而去,如农夫治涝,导其下流,虽处卑监,不忧巨浸。经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是也。
       一曰升提。气属于阳,性本上升,胃气注迫,辄尔下陷,升、柴、羌、葛之类,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又如地上淖泽,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且湿为土病,风能胜湿,所谓“下者举之”是也。
       一曰清凉。热淫所至,暴注下迫。苦寒诸剂,用涤燔蒸犹,当潺暑郁蒸之时,而商飙飒。然倏动则炎,熵如失矣。所谓“热者清之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前言
   温热类编删订序
   《温热类编》小引
   自序
   凌氏《温热类编》之绪论
卷一温病
   温病通论
   春温
   风温
   温疟
   温毒癍疹
卷二热病
   热病通论
   热证
   热厥
   热风
   小儿惊疳
   热病解后
卷三暑病
   暑病通论
   中暑
   霍乱
   臭毒
卷四湿病
   湿病通论
   湿温
   湿热
   湿泻
   黄疸
   谷疸
   酒疸
   女劳疸
   阴黄
   虚黄
   表邪发黄
   急黄
卷五诊断
   察舌法
   察舌辨证歌
   察目法
卷六附翼
   温热论治
   温热病大意
   风温证条例
   湿温证条例
   类伤寒辨
温热类编后跋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