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温热类编
前言   凌氏《温热类编》之绪论
清 · 凌德
下载:温热类编.txt
本书全文检索:
       自吴氏《温病条辨》、王氏《温热经纬》二书行世,而医家始知伤寒自伤寒, 温热自温热。然皆言新感温暑居多,而于伏气温热之理由尚未发明尽致。兹将历代前哲言伏气、温热之因症脉治,一一详述于下。
       《黄帝内经》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尺肤热甚,脉盛躁,其脉盛而滑者,病且出也。如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仍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故病温,虚甚死。《经》又曰:冬伤于寒,春生瘅热。热病,太阳之脉,色荣颧骨,与厥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少阳之脉,色荣颊前,与少阴脉争见者,死期不过三日。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热病七八日,动喘而弦者,急刺之。热病七日、八日,微脉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 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二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前言
   温热类编删订序
   《温热类编》小引
   自序
   凌氏《温热类编》之绪论
卷一温病
   温病通论
   春温
   风温
   温疟
   温毒癍疹
卷二热病
   热病通论
   热证
   热厥
   热风
   小儿惊疳
   热病解后
卷三暑病
   暑病通论
   中暑
   霍乱
   臭毒
卷四湿病
   湿病通论
   湿温
   湿热
   湿泻
   黄疸
   谷疸
   酒疸
   女劳疸
   阴黄
   虚黄
   表邪发黄
   急黄
卷五诊断
   察舌法
   察舌辨证歌
   察目法
卷六附翼
   温热论治
   温热病大意
   风温证条例
   湿温证条例
   类伤寒辨
温热类编后跋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