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履霜集
卷一   虚痨咳嗽论
清 · 臧达德
下载:履霜集.txt
本书全文检索:
       咳为无痰而有声,嗽为有痰而有声,其要皆主于肺,而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又不专在于脾,而反归重于肾。盖脾者肺之母也。肾者肺之子,故虚则补其母,虚则补其子也。如外感风寒而咳嗽,今人率以麻黄、紫苏之类,发散表邪。如果系形气病气俱实者,一汗而愈。若形气病气稍虚者,宜以补脾为主,而佐以解表之药。何也?脾实则肺金有养,皮毛有卫,已入之邪易出,后来之邪,无自而入矣。若专解表,则肺气益虚,腠理益疏,外邪乘间而入,何时能已也?须以人参、黄芪、甘草补脾,并桂枝以驱邪,此不治肺而治脾,虚则补母之义也。《仁斋直指》云:肺出气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藏。凡咳嗽,暴重,动引百骸,自觉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收气归元,当以六味肾气丸主之。勿徒从事于肺,虚则补其子也。
       有火烁肺金而咳嗽者,宜清金降火。今之医书中,论清金降火者,以黄芩、天冬、麦冬、桑根白皮清肺金,以黄连降心火,石膏降胃火,以四物、黄柏、知母降阴火,殊不知清金降火之理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