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非风证者,世之谓中风也。此证多卒倒,不知人事。总属三阴,乃阳虚也。其症与痿证同,而治法不同。非风证,四时皆有,而痿证独秋天方有,发于燥金,由肺气弱,主一身痿软,四肢无力,不能行动,如秋天草木叶落之象,宜清凉补气之药主之,清燥汤、独参汤之类治之。然而非风证,四时皆有,乃脾肾二经之气弱,太少二阴合病,是阳虚火弱之证,宜四味回阳饮、桂附理中汤之类治之。凡厥逆证,亦属非风之类,亦宜回阳之剂投之,无不应效。世医见此,皆谓中风、中痰,以消风化痰之药治之,是无益于病也。医者不可不察焉。
按: 所谓“非风证”,即今西医所谓脑血管意外的一类疾病。起初,中医学将外感风邪、肝风内动和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病症都称为“中风”,其原因是这疾病在发展过程中都有“风证”或者“类风证”的表现,故而以“中风”统称。经过大量临床的检验才发现,这些“类风证”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普通的“风证”相差极大,如果不进行区别,会导致失治、误治,因此才有了后世的“类风证”“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