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纂要经验录
第四篇 阴阳证论
清 · 廖诚庵
下载:纂要经验录.txt
本书全文检索:
       夫天地阴阳之道,贵乎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此造化生成之理也。人禀先天之气而生,父母未生以前是也,后天之气而成,父母既生以后是也。先天无形之阴阳者,即身中主宰之元神也;后天有形之阴阳者,即呼吸口鼻之气也。夫人身有精神血气四者,须臾不可离也。精神者,阴阳之根本也。气血者,阴阳之道路也。是以阴阳之二者,包罗万象,至大至广矣。然而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五行之气,各有胜衰。而阴阳不能和平,以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而百病由兹生矣。
       按: 此篇承前先论阴证和阳证,此可为临床辨证之纲领。中医辨证,首在阴阳,次为寒热与虚实,参之以精神气血,即为临证之基础。仲景六经辨证之法,亦不过此。
       古云: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明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又云:病证虽多,阴阳而已。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者,流散无穷。可知病有千般,难逃六经之外。病虽叵测,尽在阴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