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思济世之道,莫先于医。斯言诚有误矣。试观今之业医者,恍兮惚兮,读古书而不探其旨;杳兮冥兮,照古法而不究其宗。及其临证诊视,恰似婴儿匍井;立方用药,俨若瞎子弹琴临岩。因而病不合方,方不利病,误人多矣。济世何为?余也幼读古人医书,诸贤著述颇多,纷纷莫辨,泛泛难明。承师训诲,所谓诸书有益,必须择其要旨,究其本宗。若探其旨者,一言而终。不究其果者,流散无穷。故又得师耳提面命,将人之性命、生死情形、阴阳转变,机关授予参悟。从兹朝夕废寝,熟炼深思,心领神会,数载苦研,即知仲景六经,何方不备,何法不宜。
按: 中医所蕴含之医道,不同于现代医学,读者不必深究,但自揣摩便可。因此,廖氏在此书中多次强调:医者,必有所本,其学必有源头。其本源何处?岐黄、仲景之书、之法也。然其所用,则更重于仲景六经之理。
盖六经者何?三阴三阳是也。三阴三阳者何?乃一阴一阳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