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南病别鉴
卷上   第四论里结阳明
清 · 宋兆淇
下载:南病别鉴.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无形之邪,依有形之物而搏结,如痰滞湿是)。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谓其不可下也(不下,势必蒸烁伤阴)。惟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如小陷胸汤、黄连泻心汤)。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全凭舌苔之色),或黄或浊(湿与温合蒸),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症治之。若白不燥(全是寒有痰湿),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皆阳不化邪,阴浊凝阻),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即胃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宜先通气滞,杏、蔻、橘、桔之类),或邪郁未伸,素属中冷者(当加姜)。虽有脘中痞痛,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世之杏、蔻、橘、桔等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又有舌上白苔黏腻,口吐浊厚涎沫者,其口必甜,此为脾瘅。乃湿热气聚与谷气相搏,土有余也。盈满则上泛,当用佩兰叶芳香辛散以逐之(更当看其舌本,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序言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序五
   序六
卷上
   第一论温病大概
   第二论化热入营
   第三论邪留三焦
   第四论里结阳明
   第五论白舌
   第六论黄舌
   第七论薄黄舌
   第八论绛舌
   第九论燥绛舌
   第十论紫舌
   第十一论淡红舌
   第十二论芒刺舌
   第十三论血迹肿大舌
   第十四论如烟煤舌
   第十五论黑舌
   第十六论粉白滑舌并斑疹
   第十七论白㾦
   第十八论齿血
   第十九论齿燥齿枯
   第二十论齿垢
   第二十一论妇人温病
卷中
   湿热论
卷下
   辨表分寒热第一
   辨表分虚寒虚热第二
   辨里寒第三
   辨里热第四
   辨里虚寒第五
   辨里虚热第六
   辨假虚寒第七(实热内伏也)
   辨假实热第八(虚阳上浮也)
   辨渴第九
   辨舌第十
   辨虚寒舌燥第十一
   辨实热舌燥第十二
   辨寒头痛第十三
   辨热头痛第十四
   辨虚头痛第十五
   辨风寒骨痛第十六
   辨虚骨痛第十七
   辨虚寒腹满第十八
   辨实热腹满第十九
   辨虚寒不大便第二十
   辨实热不大便第二十一
   辨小便不通第二十二
   辨呕第二十三
   辨吐蛔第二十四
   辨汗第二十五
   辨谵语第二十六
   辨面目赤第二十七
   辨下利第二十八
   辨厥第二十九
许集
   看病须必先识病
   阴证
   伤暑
   急下急温
   生死脉候
   厥分寒热辨
   结胸解
   伤寒合病并病论
   伤寒别名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