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第2版
第4章 《伤寒》与《内经》的各自特点   第四节 阴阳概念不同
现代 · 冯世纶,张长恩
下载:解读张仲景医学:经方六经类方证·第2版.txt
本书全文检索:
       《内经》的阴阳概念是多方面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不但用于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而且用于病证的属性,还是防病治病的原则、方法的理念基础。
       《伤寒》的阴阳概念虽源于古代的医经,但全书重在根据患病人体所反映出的症状,总结治病规律。因此,阴阳概念主要反映疾病的病情、病性,涵盖面明显比《内经》局限,同时其概念还有相异之处。如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即是说有发热恶寒者为阳证,不发热但恶寒者为阴证。这是判断阴证、阳证的大纲,不同于《内经》的“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如再结合辨别证的病位表、里、半表半里、虚、实、寒、热,更可辨别出六经病所属。如已辨为阳证,根据病位则有三种证,即在表又见实热(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即称太阳病(证);如病位在里,又见实热(胃家实),则为阳明病(证);如病位在半表半里,又见实热(口苦、咽干、目眩),则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本书简介
目录
内容提要
再版说明
余序
前言
第1章 张仲景是怎样写成的《伤寒杂病论》
   简介
   第一节 承继经方精华 整理方证经验
   第二节 从八纲飞跃为六经
   第三节 于继承中创新
第2章 伤寒与温病浅议
   简介
   第一节 仲景对伤寒、温病定义明确
   第二节 书名涵盖温病
   第三节 书中广论温病
第3章 浅述章太炎对中医的贡献
   简介
   第一节 考证训诂具慧眼
   第二节 研究五行有观点
   第三节 发展中医倡自立
第4章 《伤寒》与《内经》的各自特点
   简介
   第一节 《内经》乾坤大,《伤寒》六经小
   第二节 六经概念不同
   第三节 五行六气取舍不同
   第四节 阴阳概念不同
   第五节 病证概念不同
   第六节 治疗理念不同
   第七节 所载方证不同
第5章 小柴胡汤何罪之有
   简介
   第一节 小柴胡汤曾风靡日本
   第二节 小柴胡汤不良反应引风波
   第三节 “安全性情报”对小柴胡汤评价偏颇
   第四节 药方无错,轻视辨证
   第五节 对小柴胡汤蒙冤的思考
第6章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解
   简介
   第一节 方药组成寒热错杂
   第二节 病位在半表半里
   第三节 病情符厥阴提纲
   第四节 临证验证属厥阴
第7章 《伤寒》六经名实议
   简介
   第一节 六经名溯源
   第二节 《伤寒》、《内经》六经的不同含义
   第三节 《伤寒》六经是独特的理论体系
第8章 《伤寒》腹诊漫谈
   简介
   第一节 腹诊在《伤寒》应用概述
   第二节 常需腹诊判别之证
   第三节 腹诊应用与发展
第9章 六经辨证论治实质
   简介
   第一节 张仲景辨证论治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伤寒》所辨之证
   第三节 《伤寒》所论之治
   附:应如此解读医圣书
第10章 杨绍伊研究经方成绩斐然
   简介
   第一节 六经提纲是仲景所集成
   第二节 证实了仲景加入半表半里理念
第11章 《伤寒论》书名出自谁手
   简介
   第一节 张仲景在世时未有《伤寒论》书名
   第二节 《伤寒论》文题不符
   第三节 《伤寒论》书名始于王叔和
第12章 太阳病(表阳证)类方证
   简介
   第一节 怎样判定太阳病
   第二节 太阳病治则
   第三节 太阳病类方证
   第四节 太阳病方证小结
第13章 少阴病(表阴证)类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少阴病
   第二节 少阴病治则
   第三节 少阴病类方证
   第四节 少阴病方证小结
第14章 阳明病(里阳证)类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阳明病
   第二节 阳明病治则
   第三节 阳明病类方证
   第四节 阳明病方证小结
第15章 太阴病(里阴证)类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太阴病
   第二节 太阴病治则
   第三节 太阴病类方证
   第四节 太阴病方证小结
第16章 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类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少阳病
   第二节 少阳病治则
   第三节 少阳病类方证
   第四节 少阳病方证小结
第17章 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类方证
   第一节 怎样判定厥阴病
   第二节 厥阴病治则
   第三节 厥阴病类方证
   第四节 厥阴病方证小结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