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舒氏伤寒集注
卷七   伤寒并病
清 · 舒诏
下载:舒氏伤寒集注.txt
本书全文检索:
       附计四法
       诏曰:并病者,其义有二:一曰兼并,一曰吞并也。如太阳证不罢,而阳明少阳之证即兼见者,为兼并也。所谓不并者,其太阳证罢,而尽归并于阳明也,此皆为阳明原有自受之邪,而后吞并太阳,非如传经之邪,初无阳明,皆来自太阳耳。且传经之邪,遍六经而为传递,而并病与合病皆不传之候,所以不入三阴也。然并病与合病,何以异?合病者,两经各半,并势相持而不移易;并则不论多寡,且有两经并归于一经者,此合并之所以不同也。
       (一)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薰之。若汗出不彻,不足言,阳气拂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