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舒氏伤寒集注
卷十四   痘疹真诠
清 · 舒诏
下载:舒氏伤寒集注.txt
本书全文检索:
       发热论
       经云:痘禀于阴,而成于阳。所谓禀于阴者,以痘为先天真阴中之胎毒也;而成于阳者,以痘必需阳气为之运送,而后能成,亦阴备阳生之义也。方其初,痘苗一发,真阳先发,则头身发热,三日而苗现,此为阳气鼓动,蒸松肌肉以透苗;苗齐则热退,乃真阳内伏,交会于阴,而后方能供其所用也,并非邪从外解者;比迨至运水,复发热三日,乃真阳至是复出,薰腾津液而运水,水足则阳仍复而热退;及其养浆,则真阳仍然出现而复发热,以化毒成脓;三日脓成,则热仍退而阳伏;浆既足,又必藉热以干之,否则不能结痂,痂落后又发热三日,蒸化斑点,谓之烧斑,否则斑不能化,俗医谬谓误食咸物,乃由不识此理耳。所谓痘禀于阴,而成于阳如此,然则治痘始终以扶阳为第一义。其清解之法,必因实邪不得已而行之,切不可误用。若误用于齐苗时,则水不能足而顶陷。顶陷者,阳气虚也,法当大补阳气,否则顶不能起,且必厥逆腹痛,阴寒起而症变矣。若误于养浆时,则脓不能成而痒塌。痒塌者,火衰也,法宜参芪苓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