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感证集腋
卷之二   柯韵伯温暑论
清 · 茅钟盈
下载:感证集腋.txt
本书全文检索:
       《经》论伤寒而反发热者,有三义:有当时发热者,曰:伤于寒则为病热也;有过时发热者,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也;有随时易名者,伤于寒而先夏至日而发为病温,后夏至日而发为病暑也。夫随受随病之温暑,不必论矣。其病伤寒而成者,虽由于冬时之伤寒,而根实种于其人之郁火。《内经》曰:冬藏其精,春不病温。此即“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源。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此申明冬不藏精,夏亦病温之故。夫人伤于寒,则为病热,其恒耳。此乃至春夏而病,何耶?以其人肾阳有余,好行淫欲,不避寒冷。尔时虽外伤于寒,而阳气足御,是以不为寒病。然表寒虽不得内侵,而阳虚亦不得外散,仍下陷于阴中,故身不知热,而亦不发热。《经》云:阳病者,上行极而下也,冬时收藏之令,阳不遽发,寒愈久而阳愈匿,阳日盛而阴愈虚,至中融和煦之日则发矣。若寒日少而蓄热浅,则阳火应春气而病温。寒日多而郁热深,则阳火应夏气而病暑。阴消阳炽,从内达外,其理势自然如此也。叔和不知此义,谓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热病。夫寒伤于表,得热则散,何以能藏?设无热以散之,则必深入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