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医贯砭
卷下   阴虚发热论
清 · 徐大椿
下载:医贯砭.txt
本书全文检索:
       世间发热类伤寒者数种。至于劳心好色,内伤真阴,真阴既伤,则阳无所附,故亦发热。其人必面赤烦躁,口渴引饮,骨痛脉数而大,或尺数而无力者是也。惟丹溪发明补阴之说,以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此用血药以补血之不足者也。世袭相因,屡用不效,何耶?盖因阴字认不真,误以血为阴耳。当作肾中之真阴,即先天也。《内经》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王太仆先生注云:大寒而盛,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大热而盛,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又云:倏忽往来,时发时止,是无火也。昼见夜伏,夜见昼止,时节而动,是无水也。当求其属而主之。无火者,宜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无水者,宜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必须六味、八味二丸,出入增减,以补真阴,此又自造王太仆语而误者。诸寒之五句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王注云: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故曰求其属也。只此五句是原文,余俱增出者注之意。盖谓热病以寒药治其热,热宜自退,乃热仍在,此不可以驱,当于阴分增益其水以配火,则阴盛而阳自伏。不用泻而用补,所谓壮水之主也。寒病以热药治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