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金匮要略浅注补正
卷一   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清 · 唐宗海
下载:金匮要略浅注补正.txt
本书全文检索:
       痉之为言强也。其证颈项强急,头热足寒,目赤头摇,口噤背反。详于下文。初起不外太阳,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在肤表则肤表实而无汗,既在标阳,不宜恶寒,而反恶寒者,本亦病也,以其表实,名曰刚痉。太阳病,病在标阳则发热,邪中肌腠则肌腠实,而肤表反虚,故汗出,标病而本不病,故但发热而不恶寒者,以其表虚,名曰柔痉。
       此言太阳病有刚柔二痉,推原痉之所自始,为辨痉之法,非痉家之本证也。刚痉脉宜紧弦,柔痉脉宜浮弦,仲景未言,可以悟出。按痓,充至切,诸去声,恶也。痉,其颈切,音敬,风强病也。旧本以痉为痓,传写之误也,今改正之。其病皆由血枯津少,不能养筋所致,燥之为病也。然《内经》谓诸痉强直,皆属于湿,何其相反,若是乎而不知湿为六淫之一。若中于太阴,则从阴化为寒湿,其病流于关节而为痹;若中于阳明,则从阳化为湿热,热甚而阳明燥化之气愈烈,其病烁筋强直而为痉。是言湿者,言其未成痉之前;言燥者,言其将成痉之际也。经又云:赫曦之纪,其病痉,育热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