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医源
论《内经》《金匮》温疟治法
清 · 芬余氏
下载:医源.txt
本书全文检索:
       温疟一证,有指为春温者,有指为伤寒坏症者,议论纷纭,错出不一。考之《内经》,则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伏于肾脏,至春阳气大发,犹不能自出。复因大暑,灼肌消腠理发泄,然后有所用力,动其肾气,始得自内达外。发则先热后寒,求之《金匮》,则以为脉如平人,无寒但热,不过骨节烦疼,时时呕逆而已。《内经》言之甚重,《金匮》言之甚轻。夫《金匮》表章《内经》,何轻重相悬若此余深维其义而知。《金匮》一条正因《内经》言温疟之重,为之防微杜渐,而出一证,示人以未雨绸缪之意。盖冬日风寒深藏骨髓,至于三春阳气大发之时,一切昆虫草木莫不闻雷起蛰,疟邪何物而竟深藏不出耶纵寒为阴邪,内舍于肾,为阴寒固结而不能自出,而风为阳邪,自当随少阳木火之性发见于外,纵不能遽发于外,亦必显欲出不出之象而有骨节烦疼,时时呕逆,身热等证。于此际而商治法,惟即用白虎以解阳邪,加桂枝以通营卫,先使风性之善行数变者尽为驱除,而后阴寒之内伏者孤而无助,庶不至脑灼而肌消。且精积气充则命门之火升如旭日,即寒邪亦不治而自散。若其人真火衰微,不能解散,必因有所用力,动其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