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乃水气
湿即水也。东南洼下,风雨袭虚,山泽蒸气,人多中湿。湿在经,则日晡发热、鼻塞。在关节,则一身尽痛。在藏腑,则清浊混而大便濡泄,小便反涩,腹或胀满。湿热搏,则遍身黄如熏色。(《入门》。)水气有毒,能为风湿疼痹,水肿、面黄、腹大,初自皮肤、脚手入,渐至六腑,令人大小便涩。至五脏,渐渐加至,忽攻心便死。(《本草》。)江湖间露气成痹,两山挟水中气疟,一冷一热,相激成病症,俱是湿,能与人作寒热,消烁骨肉,南土尤甚,大略皆瘴类也。(《本草》)
雾露之气为瘴
南方土地卑湿,依山则触岚气,近水则受湿气。(《类聚》。)东南两广,山峻水恶,地湿沤热。如春秋时月,外感雾毒,寒热、胸满,不食,此瘴毒从口鼻入也。宜平胃散、(方见内伤。)升麻苍术汤、神术散。(《入门》。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