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苍生司命
苍生司命卷八   痔漏证(六十一)
明 · 虞抟
下载:苍生司命.txt
本书全文检索:
       《经》曰: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又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若夫饱食太甚,则脾气倦怠,不能运化精微,朝伤暮损,清浊混淆,故食积下流于大肠之间而为病也。盖脾胃一虚,肺气亦乏,大肠之气亦从而虚,故肝木得以乘虚下流而为肠风病,皆金失所养,木寡于畏之所致也。
       其见症名状,种种不同,曰牛奶,曰鼠奶,曰鸡心,曰鸡冠,曰莲心,曰翻花,曰蜂窠,曰穿肠,曰外痔,曰内痔。名状虽有不同,皆因风、热、燥归于大肠而致。当以治血为主。大法用芩、栀、连凉大肠,人参、黄连、生地、槐角生血凉血,当归和血,川芎、枳壳、升麻宽肠。风邪在下,以秦艽、防风、升麻之类提之;燥热拂郁,以大黄、麻仁、枳壳之类润之;更宜慎口节欲。
       凡诸症久不愈者,必至穿肠而为漏,是因痔而成漏也。治漏先须用补药,以补气血为主。脉小实者易治,浮洪而濡弱者难治。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本书目录


苍生司命目录
苍生司命首卷
   经论总抄
   四言举要
   内景图
   风寒感冒
药性
苍生司命卷一
   中风、真中、类中论
   中风证(一)
   中气证(二)
   胃风证(三)
   瘟疫证(四)(附虾蟆瘟、大头瘟)
   斑疹证(五)
   内伤证(六)
苍生司命卷二
   暑证(七)
   燥证(八)
   湿证(九)
   火证详论(十)
   郁证(十一)
   痰证(十二)
苍生司命卷三
   咳嗽(十三)
   哮喘证(十四)
   疟证(十五)
   霍乱(十六)
   泄泻(十七)
   痢证(十八)
苍生司命卷四
   呕吐(十九)
   膈噎证(二十)
   呃逆(二十一)
   吞吐酸证(二十二)
   嘈杂嗳气证(二十三)
   痞满(二十四)
   肿胀证(二十五)
   臌证(二十六)
苍生司命卷五
   积聚痞块癥瘕痃癖肠覃石瘕(二十七)
   虚损成劳证(二十八)
   眩晕证(二十九)
   头痛证(三十)
   胃脘心痛证(三十一)
   腹痛证(三十二)
   腰痛证(三十三)
   胁痛证(三十四)
   背痛证(三十五)
苍生司命卷六
   诸气证(三十六)
   疝气证(三十七)
   脚气证(三十八)
   痛风证(三十九)
   痿证(四十)
   麻木证(四十一)
   目痛证(四十二)
   耳病证(四十三)
   鼻证(四十四)
   口病证(四十五)
   齿病证(四十六)
苍生司命卷七
   血证(四十七)
   小便血证(四十八)
   大便血证(四十九)
   汗证(五十)
   痓证(五十一)
   厥证(五十二)
   癫狂痫(五十三)
   健忘怔忡惊悸证(五十四)
   三消证(五十五)
   赤白浊证(五十六)
   梦遗精滑二证(五十七)
   淋秘证(五十八)
   大便秘结证(五十九)
苍生司命卷八
   疸证(六十)
   痔漏证(六十一)
   调经证(六十二)
   崩漏证(六十三)
   带下证(六十四)
   胎前诸证(六十五)
   产后诸证(六十六)
   五脏气绝论(六十七)
   六腑气绝论(六十八)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