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五脏之俞出于背者。
岐伯曰:背中大俞。在杼骨之端。肺俞在三焦之间。心俞在五焦之间。膈俞在七焦之间。肝俞在九焦之间。脾俞在十一焦之间。肾俞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傅其艾。须其火灭也。
倪冲之曰。五脏六腑之俞,皆在于背。帝只问五脏之俞者。脏腑雌雄相合。论地之五行也。焦、椎也。在脊背骨节之交。督脉之所循也。大杼在第一椎端之两旁。肺俞在三椎之间。心俞在五椎之间。膈俞在七椎之间。肝俞在九椎之间。脾俞在十一椎之间。肾俞在十四椎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左右各间中行一寸五分也。按其俞。应在中而痛解者。太阳与督脉之相通也。是以问五脏之俞,而先言大杼者,乃项后大骨之端。督脉循于脊骨之第一椎也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