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作品】 刘禹锡(772 ~842),字萝得,因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又称刘宾客,洛阳(今属河南)人(关于刘禹锡的籍贯,向有三说,除洛阳说外,或云中山,治所在今河北定县,或云彭城,即今江苏徐州一带。据刘禹锡自传载: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刘胜封中山王,子孙因而封为中山人,此为中山说之所由;其七代祖刘亮事北魏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即493年,迁都洛阳,刘亮率家随往,此为洛阳说之所由;其父刘绪于天宝末年,即755年,遇安史之乱,遂举族东迁,此为彭城说之所由),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先后任监察御史、集贤院学士、苏州刺史等职。永贞元年(805)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续有迁升。他的哲学名著《天论》三篇,反对天命论,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著名论断。所撰记叙文,简练深刻,于韩(愈)柳(宗元)外自成一家;其诗歌刚健清新,语言明快,善以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刘氏对医学也有研究,元和十三年(818)编集《传信方》两卷,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