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作品】 校记是对原书造行校勘、订正的记录,通常还对所校订的词句加以注释。本文所送四则校记,考证严密,行文筒朴,信实有据,大致体现了清儒校释古籍的风格和方法,对于当前阅读整理古代医籍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第一则作者俞樾(1821 ~ 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授翰林院编修、河南学院。师事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研治经、子、小学。晚年主持苏州紫阳书院与杭州诂经精舍,门生众多,《清史稿》有其傅。著作繁富,有《群经评议》、《诸子评议》、《古书疑义举例》等,汇刻为《春在堂全书》二百五十卷。《读书馀录》(后收入《三三医书》时,更名为《内经辩言》)是清代《素问》考据名著,有校记四十馀则。第二则作者胡澍(1825 ~1872年),字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清末学者。咸丰九年(1859年)中举,曾任户部郎中、内阁中书。胡氏精小学、经学。中年多病,遂留心医典,撰《黄帝内经素问校义》一卷,凡三十九则,惜未就而病逝。第三则作者孙诒让(1848~190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