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作品】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孟轲同时,曾为蒙漆团吏。他拒绝楚威王的礼聘,终身隐居不仕。《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汉书·艺文志》着録《庄子》五十二篇。现存的是郭象注三十三篇本。计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历代学者认为内篇是庄子所著,外、杂篇则为庄子门人和后学所著。庄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他从消极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事物相对性的一面绝对化起来,从而否定真理的客观标准和事物质的区别。他要求人们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放弃门争,随俗浮沈,寻求自我解脱。庄子的思想集中地反映了没落阶级悲观厌世的精神状态。庄文辞藻瑰丽,气势磅礴,想象丰富,并大量运用了奇妙的寓言和神话传说来阐明抽象的哲理,对于后代散文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现存注本有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另有清·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近人闻一多《庄子内篇校释》、刘文典《庄子补正》、马叙伦《庄子义证》、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等。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