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作品】 《灵枢》与《素问》为姊妹篇,都是《黄帝内经》的组成部分,体裁亦大致相类。它更具体地论述脏腑、精、神、气、血、津液的功能和变化,并以绝大部分的篇幅,系统阐述经络理论与针灸的内容,总结了先秦至两汉的经络学说、腧穴学说,探究针灸治病的原理,奠定了针灸学发展的基础。它与《素问》的学术思想同出一源,不少内容两书并见,并互为补充。其中有的篇章可能早于《素问》,有些则晚于《素问》。《灵枢》之名始见于唐代王冰的《素问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中称之为《九卷》,皇甫谧《甲乙经》既称《九卷》,又称《针经》,并指出它与《素问》组成《黄帝内经》。此外,隋唐之际又有《九墟》、《九灵》等别称。今本系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锦官(今四川成都)人史崧所献“家藏旧本”,从九卷改为二十四卷,与王冰《素问注》中所引之《灵枢经》文字稍有出入,编次不尽相同,系属不同的传本,但内容没有大的差异。明代马莳、张介宾,清代张志聪等均分别为《灵枢》全书作过注释,有助于理解原文。杨上善的《太素》也为《灵枢》经文作了注,是现存最早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