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说
“训诂”是我国传统语言学里一个组成部份,它具有很悠久的历史。根据现存文献资料考查,“训诂”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初年毛亨所作的《毛诗故训传》。“训诂”又称“诂训”、“故训”或“古训”。汉人有时也单称“故”,如《汉书·艺文志》载,注释《诗经》的有《鲁故》二十五卷,《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韩故》三十六卷。颜师古解“故”字说:“故者,通其指义也。它皆类此。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耳。”这里的“故”,就是“训诂”。“训诂”又可写作“训故”。《汉书·艺文志》说:“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又说:“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令各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顺续《苍颉》。又易《苍颉》中重复之字,凡八十九章。臣复续扬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三章,无复字。六艺羣经所载略备矣。《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在《汉书·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