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陶隐居迄唐慎微,凡修辑本草者,皆以古代所传《本草经》为蓝本,已见前。其毅然网罗今古,自成一书者,实始于明李时珍之《本草纲目》。《纲目》凡十六部,六十二类,千八百八十二种,(诸家所有者,千五百十八种,其三百六十四种,为时珍所补。)与周王棣之《普济方》,实卓然两钜著也。自此书出,而《证类本草》日微。
此外明清人论本草之书,可分二派。一宗宋以来洁古、海藏、东垣、丹溪诸家之说,在当时可称旧派,若刘若金之《本草述》、(杨时泰《本草述钩玄》系就此书删节。)倪纯宇之《本草汇言》,其选也。一以复古为主,唾弃宋后诸家之论,在当时可称新派,若缪仲淳之《神农本草经疏》、(此书凡三十卷,其次序一依《证类本草》,清吴怀祖节为八卷,名《神农本草经疏辑要》,然亦有缪氏所无,而吴氏补之者。吴氏名世铠,亦常熟人。仲淳又有《先醒斋广笔记》四卷,亦论方药之作。)卢之颐之《本草乘雅半偈》、张路玉之《本经逢原》、张隐菴之《本草崇原》、徐灵胎之《神农本草经百种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