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中医古籍
中国医学源流论
正文   地方病
民国 · 谢观
下载:中国医学源流论.txt
本书全文检索:
       地方病者,限于一方水土之病,而有一方治疗之法,不尽通行于各地者也,《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早计及之。吾国地大物博,跨有寒温热三带,面积之广,等于欧洲。是以水土气候,人民体质,各地不同,而全国医家之用药,遂亦各适其宜,而多殊异。即以长江流域论,四川人以附子为常食品,医家用乌附动辄数两,麻黄柴胡动辄数钱,江南人见之,未免咋舌,然在川地则绝少伤阴劫津之弊者,则以长江上游,由青海西康雪山中急流入川,寒性正盛,川人饮此寒水,故用乌附热药适得其平,解表亦非多量麻柴无能为力。迨长江既出巫峡,徘徊于两湖之间,平流数千里,经赣皖至江苏以入海。水质经日光之蒸晒,寒气已退,则需用遂少。且江苏土性,滨海而多湿,平原而多热,湿热交蒸,腠理松懈,故乌附在四川为常食品者,至江苏则罕用,麻黄柴胡在四川以钱计者,至江苏则以分计。彼旅沪川医,讥苏医为庸懦,苏医斥川医为狂妄,是皆一隅之见,不明瞭地方性质者也。
       又如苏浙妇女,产后血少阴虚,应服平和清养之剂,切 ......

   非注册付费用户仅能浏览前500字,更多内容,请 注册或付费

本站图书检索

经典中医古籍

中药学教材(附图片)

穴位数据库(附图片)